姓名,顾名思义,由姓和名组成,也称名字。人的姓名,是人类为区分个体,给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,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。由于有了姓名,人类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,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。而你知道吗?我们国的姓名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反映出我过的社会与文化。
由于人们在社会时代、环境变化、文化底蕴、信仰追求等的不同,人们有不同思想认识标准,姓名是长辈赐名给下一代的标识,这个是时代思想意境的一种表达,不同的人群就会有不同的社会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原来认为姓名就是一符号,但在认可后就是名主将来思想的短语,在思想上姓名为名主表达最深刻的意境,人们经过受用的名称之为姓名。
在远古时期,人们没姓没名。“燧人氏,伏羲氏,女娲氏”都只是氏族部落的幡号。而据传说到了黄帝时代人们才有了姓名,《史记》记载,黄帝“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”不过,这总让人觉得有后人伪造之嫌,可信度不大。那时可能有姓,但仍是部落的幡号,所以有头脸的大人物开始有了名,如“尧、舜、禹”等等。平头百姓连名也没有,譬如舜的父亲叫“瞽叟”,其实真实的含义叫“瞎老头”。都是同一个部落,同一个姓,只称名也就够了。后来,随着氏族部落的发展壮大,开始分家寻求发展,于是出现了以居住地为“氏”的新部落,所以司马迁又说:“自黄帝至舜、禹,皆同姓而异其国号,以章明德。故黄帝为有熊,帝颛顼为高阳,帝喾为高辛,帝尧为陶唐,帝舜为有虞。帝禹为夏后而别氏,姓姒氏。契为商,姓子氏。弃为周,姓姬氏”。到了殷商时代以至周初,还是称名不称姓。商王有的叫“报丁、报乙、主壬、天乙”,名字中都有天干符号,大概与出生时辰有关吧。
“姓以别婚姻,氏以别贵贱”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,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姓名对于婚姻、家庭、社会的重要性。于是,周朝便由政府对人的姓名做出明确规定。《礼》曰:“子生三月,父亲名之。二十则使宾友冠而字之。”意思是说,孩子出生三个月,父亲就要给他取个名字。到了二十岁,便请亲朋好友来,为成人的孩子举行加冠礼,并为他取字。字,也就是别名。春秋时期人的姓名开始制度化,但仅属于上层社会。而孔子,名丘,字仲尼;颜回,字渊,就是明证。由此可见此时人的姓名逐步规范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姓名蕴涵着大量的文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知识,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又一展现。姓名中包涵的文史知识,足以使姓名成为一门专科学问。已故相声艺术家马三立先生曾说:“我,马三立。马,三根腿立着。马三立。”您可千万别当真,其实这是老爷子在“逗你玩”。《左传》说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这才是“三立”的本义呢。不少人取名“立德”、“立功”、“立言”都是出于此意。“诗书画”三绝的郑板桥,姓郑,名燮,字克柔,《尚书·洪范》:“燮友克柔。”意思是说,和蔼可亲就能以柔取胜。民国将军孙立人,还有某些人叫“达人”,都源于《论语》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。民国代总统李宗仁,字德邻。也是出自《论语》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。这种例子多多,举不胜举。人们相信姓名要符合命理五行,在音形意义数理格上要和谐,吉祥和谐的名字,对一个人的健康、婚姻、事业有极强的灵动力和暗示力,增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方式改变。
在古代,人们往往有名有字。熟悉三国的朋友肯定对赵子龙,关云长,张翼德,曹玄德如数家珍。他们有的名与字大抵相同,譬如诸葛亮,字孔明;有的名与字相辅相成,例如南宋著名词人刘过,字改之。古人与朋友同事相处,为尊重他人总是称对方的字、绝不能当面指名道姓,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。只有长辈对晚辈才可以直呼其名。自称也称名。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,就会闹出笑话。
而古人除了名与字之外,还有号。例如文人骚客的别号,陶渊明号五柳先生,欧阳修号六一居士,苏轼号东坡居士,郑燮号板桥道人等等。至于古代君主、诸侯、大臣、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,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,评定褒贬,又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、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,即为谥号。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,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,如曾文正(曾国藩)、岳武穆(岳飞)、陶靖节(陶渊明)等。总之,人们对取名问题是相当重视的。
名字,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长辈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理想寄托,反映出其家庭的人文环境与家庭素养。为孩子取名时,父亲往往反复斟酌,引经据典,还请德高望重的族长或博学鸿儒再三商量。大家讲究,名字要有高远的寓意,字面要典雅,音韵要响亮,还要不产生不好的歧义,确实很费一番心思。不少人成年后自己重新命名,也是求名字更和己意。取名的确要谨慎,像“焦厚根”、“牛边”、“毕云月”之类的,很容易引起误解曲解,弄得很是尴尬。
此外,有趣的是取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。例如早年间,人们生活贫穷,文化素质较低,受旧风俗旧习惯的影响,说给孩子起个孬名好养活。所以什么“孬蛋”、“孬小”、“狗蛋”、“狗剩”、“王八”等小名遍布城乡,大人们叫得很自然,孩子们也不嫌臊得慌,还说这是以毒攻毒。又因为旧社会名叫医疗水平底下,人们为了孩子长命百岁,就给孩子取名“立柱”、“留柱”,怕他跑了就取谐音“栓柱”。还有的怕孩子生病,就叫他“铁蛋”、“钢弹”、“结实”。女孩的小名,无非是“兰、英、菊、妮、娣”的叫,这就不似男孩子那样难听。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,民间的取名又有了新的变化,但大抵都可以反应出当时的社会环境。譬如“建设”、“援朝”想必肯定与抗美援朝、五年计划有关;叫“跃进”、“国庆”想必也是大跃进、国庆节时出生的。在这个时期,如果翻阅户籍簿,简直像阅读一部中国现代史,你完全可以通过不同时期新生儿的名字判断当时的社会环境。
总之,姓名里的学问可就太大了。
星座查询 | 万年历 | 本命年 | 生日密码 | 本命佛 | 生命灵数 |
姓名测试 | 姓名配对 | 最佳配对 | 生肖配对 | 血型配对 | 血型与性格 |
智商测试 | 12星座性格 | 关帝灵签 | 观音灵签 | 欧洲星座 | 黄历查询 |
12生肖性格 | 苏珊米勒 | 唐绮阳 | 星座划分 | 星座日期 | 推背图 |